“對標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確保干一件成一件。”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攻堅要求。從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機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多規合一”到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立天然林全面保護修復制度,此次深改會議明確的十塊改革“硬骨頭”中,自然資源領域涉及過半。改革任務之艱巨,不言而喻。
改革開放40年來,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此輪機構改革,就是中央以“啃硬骨頭”的智慧和勇氣破局的關鍵一招。其中,自然資源管理因關乎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改革“深水區”的險灘。改革管理體制、組建自然資源部,正是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自然資源管理面臨的矛盾和難題,為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千年大計筑臺壘土。
過去一年,面對新時代新課題新要求,自然資源系統上下勇擔重任,實現了穩健起步。自然資源部秉承“兩統一”職責,創新設置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確權登記、所有者權益、開發利用和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修復7個業務綜合司局,創立改革過渡時期運行機制,全力為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搭建“四梁八柱”。
我們看到,秉承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破題,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扎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全面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土地二級市場、油氣勘采管理、海域和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等改革穩妥有序推進。
我們看到,秉承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嚴格管控“圍填海”,重拳整治問題“大棚房”,統一管護“山水林田湖草”,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逐步告別治山、治水、護田的“單打一”,正走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整體保護修復的“綜合治”。
啃硬涉險這一年,成果值得肯定。此次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就是對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成績單”的肯定。
然而,改革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自然資源領域改革屬于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錯綜復雜。從分散到統一、從單一到綜合、從資源到資產、從粗放到精細、從審批到服務、從增量到存量,每一種轉變都需要由表及里、由形入神地深入推動;大權屬、大調查、大評價、大規劃、大管控、大修復、大執法,每一種升級都需要全盤謀劃、統籌協調。
船行中流,不進則退。唯有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大生態思想,突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辯證統一觀,貫徹“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的重構性原則,才能不斷將改革推向深入。對標改革目標,對表任務限期,唯有“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加強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畫好工筆畫,直擊問題要害,方能實現精準改革,以穩健姿態書寫好新時代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新篇章。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